众所周知,如今对于消费数码行业来说," 改款 " 往往就意味着相对较小的性能和体验提升,而 " 换代 " 则通常代表了巨大的技术进步,以及随之而来的显著功能强化。尤其是在存储相关产品上,这种 " 改款 " 和 " 换代 " 之间的差异往往也表现得格外明显。
比如早期的 USB2.0 U 盘读写速度通常只有 10MB/s 上下,后期则出现了能达到 40MB/s 以上的 " 高速 " 型号。但到了 USB3.0 时代,哪怕是最普通的 USB3.0 U 盘通常也会有 150MB/s 的读写速度,直接比此前的高端产品还快了数倍之多。
又比如说在 PCIE 3.0 时代,普通 SSD 的读写速度往往不超过 2000MB/s,只有那些高端产品才能接近 3500MB/s 的极限值。但在如今的 PCIE4.0 SSD 中,5000MB/s 左右的读写性能甚至都只能算是 " 相当一般 " 的水准,压根就只是中端产品。
正因如此,无论是站在厂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说,追求尽可能新代次的产品技术,都是提升产品竞争力最为简单、且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然而如果我们告诉大家,现在有那么一种消费电子产品,它的所有主流厂商一方面拒绝使用最新的技术标准,另一方面这些厂商又普遍不惜自己去开发私有技术,为多年前的老产品进一步挖掘性能潜力的话,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?
最为关键的是,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冷门的小众产品,而是迄今为止实际上依然有着不小的用户需求量,且价格十分低廉的存储产品—— microSD 存储卡。
性能原地踏步 13 年,microSD 卡早已落后
如果此前有关注过我们三易生活的相关内容,你可能还记得,此前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批判 microSD 卡的 " 不思进取 " 了。
比如我们曾指出,microSD 卡背后的 "SD 卡协会 " 其实已经更新过多次技术标准。其中以最新版的 SD 9.0 技术规范为例,在它的框架下,理论上标准尺寸的 SD 卡最高读写性能已经可以达到 3920MB/s ( SDEX 规范,PCIe 4.0*2Lane)。即便是因为尺寸受限,仅能采用 PCIe 3.0*1Lane 接口的 microSDEX 卡,读写速度也应该能有 985MB/s 的水准才对。
然而如今纵观市场便不难发现,别说是 SD 9.0 最新规范的产品,就是 SD 6.0(UHS-III)、甚至 SD 5.0(UHS-II)级别的 " 老产品 ",都依然十分稀有。特别是对于小尺寸的 microSD 存储卡来说,几乎所有品牌都还停留在 SD 3.0 规范,也就是 UHS-I 时代。
要知道,世界上第一款 microSD UHS-I 存储卡发布于 2010 年 9 月。换句话说,从 2010 年到 2023 年,在将近 13 年的时间里,整个 microSD 卡领域基本就陷入了 " 技术规范不断更新、但产品却一直原地踏步 " 的怪圈。
技术规范持续进步,但厂商却选择视而不见
说到这里,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,这又是一个厂商集体陷入 " 舒适圈 ",不思进取、并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。然而 microSD 卡行业这 13 年来,真的就完全 " 不思进取 " 了吗?通过查询相关产品资讯会发现,情况实际上远比想象中更加吊诡。
SD 协会这个网页,也着实有些让人无语
一方面,以闪迪(西数)、东芝、三星为代表的 microSD 卡厂商,实际上正是 SD 存储卡技术标准背后的制定者。也就是说,这 13 年来他们其实不断在研发新的 SD 卡、microSD 卡技术规范,并将 SD 标准从 104MB/s 的 "SD 3.0",更新到了如今将近 4000MB/s 的 "SD 9.0"。
另一方面,上述的这些厂商却又确实几乎没有量产 SD 3.0 之后版本的 microSD 卡。他们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 microSD 产品,至今依然以 UHS-I,也就是以 13 年前的 "SD 3.0" 作为技术标准。
但这还没完,这些厂商实际上也不约而同的意识到,104MB/s 的 SD 3.0 标准确实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。所以在他们最新一代的 microSD 卡里,又普遍为其加入了自研的读写提速技术,将这些 microSD 卡的速度提升到了 200MB/s 的水平。
可如果你以为这是个励志故事就错了。别忘了,microSD 卡本身是有现成的 300MB/s 级别 UHS-II、600MB/s 级别的 UHS-III、以及 985MB/s 的 microSDEX 标准。但这些厂商宁可放着现成的,早已制定出来多年的、速度也更快的新标准不用,也要在古老的 UHS-I 上去打 " 自研技术 " 的补丁,带来实际上效果更差的提速。
更搞笑的是,根据多款相关产品的官方描述不难发现,厂商搞出来的这些自研 microSD 卡 " 提速 " 技术,实际上只有在搭配专用的、厂商自己推出的读卡器时才能发挥作用。也就是说,当你将这些最新款的、标称 200MB/s 的 microSD 卡插进无人机、行车记录仪、手机、或是游戏机的时候,就会因为这些设备的兼容性问题," 恢复 " 到符合行业标准、最高 104MB/s 的读写水平上去。
无意义的技术创新,正是夕阳产业的最后残光
这样一来,话题就回到文章开头。很显然,对于 microSD 卡这个行业来说,它们并不是没有先进的技术标准去指引产品进步的方向,反而是厂商集体 " 无视 " 了自己制定的新标准,选择了在实际的市场行为上 " 墨守成规 "。甚至不惜为此反而去花费更高的成本,搞出更加华而不实的自研 " 提速 " 方案。
为什么会这样?说句实在话,这其实是一个非常、非常不好的信号,因为它可能代表着相关厂商已经意识到,那些代表 " 高性能 " 的消费类数码产品,普遍已经都不再对 microSD 卡有需求了。换句话说,虽然现在 microSD 卡依然有着可观的销量,但只有那些对存储性能基本没啥需求的产品,才会考虑使用它作为扩容方案。
在这样的基础上,假如厂商推出真正更快的、采用新版行业技术规范的 microSD 卡,也只会落得因为接口完全不兼容,在实际使用中还是只能跑在 " 慢速 " 的情况。相比之下,厂商花点成本、搞出个起码搭配自家读卡器后,还能稍微快一点的 " 提速 " 技术,自然也就不是真的为了改进 microSD 卡的使用体验了。
打个比方来说,就好像当年的那些 " 高品质金属音乐磁带 " 或 " 镀金 CD 刻录光盘 " 一样。它们的体验确实比普通的产品要好上那么一点点,但本质上其实也已经是夕阳产业在深知自己不可避免要落幕前提下,为了最后一次提高产品溢价,人为搞出毫无意义的 " 技术创新 " 而已。